CPR模型,人體心肺復蘇模型,急救CPR模型
發(fā)布時間:2020-12-22作者:益聯(lián)醫(yī)學來源:益聯(lián)醫(yī)學
猝死是人類的最嚴重的疾病。不同的文獻關于猝死的定義不盡相同,作者認為比較科學的是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的猝死定義:“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,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,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�!�
從發(fā)病到死亡多長時間才能認定為猝死呢?具體的量化時間目前尚無公認的統(tǒng)一標準,分別有人認為其從發(fā)病至死亡的時間在1小時、6小時、12小時和24小時之內,有人認為也包括48小時之內的死亡者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認為的時間是6小時之內,但這僅是一家之言。目前公認的是發(fā)病1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
若發(fā)現(xiàn)有人突然倒地,應盡快檢查其有無反應、有無正常呼吸、及時呼救,撥打“120”電話取體外自動除顫設備(AED)。啟動高質量心臟按壓。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和電除顫能夠幫助患者恢復自主循環(huán)。
胸外按壓(C)
按壓部位為兩乳頭連線中點;按壓頻率為至少100次/分;按壓深度為至少5cm,壓下與松開的時間基本相等。保證每次按壓后胸部回彈、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。
開放氣道(A)
迅速去除患者口腔內異物,用仰頭抬顏法或托頜法開放氣道。最有效的方法為氣管插管。
人工呼吸(B)
采用球囊-面罩輔助通氣、氣管插管、喉罩通氣、口對口(或口對鼻)人工呼吸,按壓-通氣比為30∶2,避免過度通氣。
除顫(D)
早期使用心臟除顫復蘇成功率比不用除顫明顯升高,并且每延遲1分鐘,復蘇成功率就下降7%~10%。因此當心電圖表現(xiàn)為心室顫動或無收縮圖形,呈一直線時,應立即除顫,心臟除顫是心肺復蘇的重要方法。單向波除顫每次均為360J;雙相波首次推薦200J,第二次和隨后的除顫用相同或更高的電量。除顫后應繼續(xù)CPR。
從發(fā)病到死亡多長時間才能認定為猝死呢?具體的量化時間目前尚無公認的統(tǒng)一標準,分別有人認為其從發(fā)病至死亡的時間在1小時、6小時、12小時和24小時之內,有人認為也包括48小時之內的死亡者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認為的時間是6小時之內,但這僅是一家之言。目前公認的是發(fā)病1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源性猝死
若發(fā)現(xiàn)有人突然倒地,應盡快檢查其有無反應、有無正常呼吸、及時呼救,撥打“120”電話取體外自動除顫設備(AED)。啟動高質量心臟按壓。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和電除顫能夠幫助患者恢復自主循環(huán)。
胸外按壓(C)
按壓部位為兩乳頭連線中點;按壓頻率為至少100次/分;按壓深度為至少5cm,壓下與松開的時間基本相等。保證每次按壓后胸部回彈、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。
開放氣道(A)
迅速去除患者口腔內異物,用仰頭抬顏法或托頜法開放氣道。最有效的方法為氣管插管。
人工呼吸(B)
采用球囊-面罩輔助通氣、氣管插管、喉罩通氣、口對口(或口對鼻)人工呼吸,按壓-通氣比為30∶2,避免過度通氣。
除顫(D)
早期使用心臟除顫復蘇成功率比不用除顫明顯升高,并且每延遲1分鐘,復蘇成功率就下降7%~10%。因此當心電圖表現(xiàn)為心室顫動或無收縮圖形,呈一直線時,應立即除顫,心臟除顫是心肺復蘇的重要方法。單向波除顫每次均為360J;雙相波首次推薦200J,第二次和隨后的除顫用相同或更高的電量。除顫后應繼續(xù)CPR。
隨著醫(yī)學的發(fā)展,我公司生產(chǎn)的
CPR模型提供更高水準的CPR 訓練更加容易普及且更加真實,鼓勵人們采取行動、挽救生命。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