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肺復蘇模型之簡化心肺復蘇法
發(fā)布時間:2017-2-8作者:益聯(lián)醫(yī)學來源:益聯(lián)醫(yī)學
生死一線間, 有效的急救往往可扭轉(zhuǎn)局面。心肺復蘇法(CPR)許多人都聽聞過,不過真的懂得做、愿意做或有信心做的,卻未必有許多。近年歐美許多心臟醫(yī)學組織都認為, 心肺復蘇法可「簡化」為只做胸外按壓,你會更愿意伸出援手嗎?
醫(yī)學一直在演變中。心肺復蘇法(Cardio-Pulmonary Resuscitation,CPR)歷史悠久,美國心臟學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認為早在十八世紀已有心肺復蘇法;若回看上世紀一些老電影,都有拍攝那年代的急救情節(jié):「通常是有人在牀頭,舉高病人的手,使其胸部擴張,然后將手放回心口位,壓下去,恍如將胸部的空氣壓出來!故聦嵣,多年來心肺復蘇法有不同版本,從前較講究如何移動病人的胸部,據(jù)醫(yī)學文獻的記載,傷者有的仰臥、有的俯伏,然后靠拯救者拉動其手肘,令胸部擴張吸氣,放下便壓向背部使患者噴氣!覆煌姆椒ㄔ矶家粯樱且a(chǎn)生正壓、負壓,使空氣進出胸部!
傳統(tǒng)心肺復蘇法分為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壓壓,目的正是順暢呼吸過程:
胸外按壓: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環(huán),代替心臟泵血,回復由動脈到靜脈再回流心臟及身體不同器官的血流;
心肺復蘇模型之人工呼吸:血液回流心臟前,需在肺部將氧氣換入血液,人工呼吸是為患者的肺部供應空氣,維持血液的氧分。
醫(yī)學文獻指,若以正確方法進行心肺復蘇法,它產(chǎn)生的心臟輸出量可達正常的20-30%,患者的血流能保持,其腦部的含氧量亦可維持。所以,在人工呼吸與心外壓之間,后者的重要性更大!钢蛔鋈斯ず粑牟蛔阒帲茄菏冀K沒有流動。如此,即使替?zhèn)叩难簱Q到氧氣,仍然無法將紅血球帶到腦部。
3 0 : 2 胸外按壓黃金比例
或許有些人對「心肺復蘇法」的最深印象是人工呼吸。但醫(yī)學界認為,胸外按壓才是最重要的部分,回溯它的演變,胸外按壓在心肺復蘇法之中,不僅比率增加、時間更長,連排序亦更前。必記金句是:Push Hard、Push Fast。
30:2意味著什么?即相對于整個CPR循環(huán)中,心外壓的時間愈來愈長。許多科研發(fā)現(xiàn)進行胸外按壓時需要熱身,因為最初幾次的心臟輸出量其實不高,需要一直按壓下去,到結尾幾次才達最高輸出率。若按幾次便停了,再開始時,又要浪費時間去beat up才能增加心臟輸出量,所以新建議一直延長心外壓的循環(huán)。
排序:以往CPR的程序為"ABC",A所指的是暢通氣道(ai rway)、B是人工呼吸(breathing)、最后的C是心外壓(compression),但新排序改為CAB,胸外按壓提升為第一個步驟。
若情況危急,不懂得心肺復蘇法的救人,即使只替患者做胸部按壓,是否都可能有幫助?專家認為,有嘗試急救,一定比什么也不做好。也有研究指,沒接受訓練的途人施行心肺復蘇法,未必達到理想效果。所以,我們覺得,始終接受正式的訓練會好好多。
按傷患者的風險
雖然救人心切,但不得其法,同樣會有風險。因心外壓而導致傷者骨折,時有發(fā)生。這常見于骨骼本身較為脆弱的長者身上,但他強調(diào):「是否要因為怕骨折而不做心肺復蘇?肯定不是。因為我們知道,不做CPR,傷者的后果是死亡!
導致骨折的原因,除了骨骼脆弱外,按壓時太大力、或位置錯誤,同樣可引致創(chuàng)傷。若按壓位置不在胸骨正中,而是按在肋骨上,可使肋骨折斷;有些人會按得太低,如在腹部上方,那是胸骨最尾一節(jié)「劍突」,同樣可能折斷;甚至有人會錯誤按壓肝臟。這些部位的骨折,不算是復雜的骨折,只要接受治療,保持氣流量,輔以止痛治療,事后都可康復,而治療過程亦不算是很漫長,若是內(nèi)出血當然有問題,但底線是不做心肺復蘇法傷者會死亡的話,毋須考慮,應及早施救。
所以,接受正確的心肺復蘇法訓練,非常重要:其實訓練時間不長,肯去學,好快便會學懂。
最后一步: 普及應用AED
懂得心肺復蘇法,其實并未完成救人大任。心肺復蘇法只是一個「預備」步驟,最終目的,是為傷者及早進行心臟去顫法,令傷者有機會回復心跳。現(xiàn)時市面有一些非常方便易用的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顫動器(AED),基本上只要「有機到手」,四個步驟便可完成急救程序。香港引入AED多年,現(xiàn)時大型交通運輸工具、商場、主題公園等都增設這類器材,可是,大眾是否敢于使用,才是問題癥結所在。
在所有心肺復蘇法的急救訓練中,都建議若有兩人在場,其中一人該盡快報警, 及將AED盡快拿來( 其實報警的目的亦是希望救護員及早拿來AED)。香港人對于使用AED認識不足、戒心也太大。作為熱心市民,此一信息必須緊記:凡遇有人呼吸停頓或急促,沒有生命表征,必須及早急救,且是CPR+AED,雙管齊下。
胸外按壓很重要,但正確地施行胸外按壓,亦同樣重要:
位置:
按壓胸骨正中的下半部,拯救者的肩膊最好在按壓位置的正上方,如此力度可直達按壓位置。
深度:
按壓最少五厘米,達到胸部厚度的三分之一。
姿勢:
正因需按壓至較深位置,施救者的手肘必須夠直,以上半身的體重來輔助,否則很快便會疲累。
速度:
每分鐘約按壓100-120次之間。傳統(tǒng)以拍子機來數(shù),現(xiàn)時亦有一些手機應用程式可輔助數(shù)次數(shù),另可記歌,例如Bee Gees的《Staying Alive》節(jié)奏剛好屬于這個速度,為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可以使用。
心肺復蘇六部曲
① 檢查傷者反應
② 高聲求助
③ 打開氣道
④ 檢查呼吸
⑤ 心外壓約三十次
⑥ 人工呼吸兩次
醫(yī)學一直在演變中。心肺復蘇法(Cardio-Pulmonary Resuscitation,CPR)歷史悠久,美國心臟學會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認為早在十八世紀已有心肺復蘇法;若回看上世紀一些老電影,都有拍攝那年代的急救情節(jié):「通常是有人在牀頭,舉高病人的手,使其胸部擴張,然后將手放回心口位,壓下去,恍如將胸部的空氣壓出來!故聦嵣,多年來心肺復蘇法有不同版本,從前較講究如何移動病人的胸部,據(jù)醫(yī)學文獻的記載,傷者有的仰臥、有的俯伏,然后靠拯救者拉動其手肘,令胸部擴張吸氣,放下便壓向背部使患者噴氣!覆煌姆椒ㄔ矶家粯樱且a(chǎn)生正壓、負壓,使空氣進出胸部!
傳統(tǒng)心肺復蘇法分為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壓壓,目的正是順暢呼吸過程:
胸外按壓: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環(huán),代替心臟泵血,回復由動脈到靜脈再回流心臟及身體不同器官的血流;
心肺復蘇模型之人工呼吸:血液回流心臟前,需在肺部將氧氣換入血液,人工呼吸是為患者的肺部供應空氣,維持血液的氧分。
醫(yī)學文獻指,若以正確方法進行心肺復蘇法,它產(chǎn)生的心臟輸出量可達正常的20-30%,患者的血流能保持,其腦部的含氧量亦可維持。所以,在人工呼吸與心外壓之間,后者的重要性更大!钢蛔鋈斯ず粑牟蛔阒帲茄菏冀K沒有流動。如此,即使替?zhèn)叩难簱Q到氧氣,仍然無法將紅血球帶到腦部。
3 0 : 2 胸外按壓黃金比例
或許有些人對「心肺復蘇法」的最深印象是人工呼吸。但醫(yī)學界認為,胸外按壓才是最重要的部分,回溯它的演變,胸外按壓在心肺復蘇法之中,不僅比率增加、時間更長,連排序亦更前。必記金句是:Push Hard、Push Fast。
30:2意味著什么?即相對于整個CPR循環(huán)中,心外壓的時間愈來愈長。許多科研發(fā)現(xiàn)進行胸外按壓時需要熱身,因為最初幾次的心臟輸出量其實不高,需要一直按壓下去,到結尾幾次才達最高輸出率。若按幾次便停了,再開始時,又要浪費時間去beat up才能增加心臟輸出量,所以新建議一直延長心外壓的循環(huán)。
排序:以往CPR的程序為"ABC",A所指的是暢通氣道(ai rway)、B是人工呼吸(breathing)、最后的C是心外壓(compression),但新排序改為CAB,胸外按壓提升為第一個步驟。
若情況危急,不懂得心肺復蘇法的救人,即使只替患者做胸部按壓,是否都可能有幫助?專家認為,有嘗試急救,一定比什么也不做好。也有研究指,沒接受訓練的途人施行心肺復蘇法,未必達到理想效果。所以,我們覺得,始終接受正式的訓練會好好多。
按傷患者的風險
雖然救人心切,但不得其法,同樣會有風險。因心外壓而導致傷者骨折,時有發(fā)生。這常見于骨骼本身較為脆弱的長者身上,但他強調(diào):「是否要因為怕骨折而不做心肺復蘇?肯定不是。因為我們知道,不做CPR,傷者的后果是死亡!
導致骨折的原因,除了骨骼脆弱外,按壓時太大力、或位置錯誤,同樣可引致創(chuàng)傷。若按壓位置不在胸骨正中,而是按在肋骨上,可使肋骨折斷;有些人會按得太低,如在腹部上方,那是胸骨最尾一節(jié)「劍突」,同樣可能折斷;甚至有人會錯誤按壓肝臟。這些部位的骨折,不算是復雜的骨折,只要接受治療,保持氣流量,輔以止痛治療,事后都可康復,而治療過程亦不算是很漫長,若是內(nèi)出血當然有問題,但底線是不做心肺復蘇法傷者會死亡的話,毋須考慮,應及早施救。
所以,接受正確的心肺復蘇法訓練,非常重要:其實訓練時間不長,肯去學,好快便會學懂。
最后一步: 普及應用AED
懂得心肺復蘇法,其實并未完成救人大任。心肺復蘇法只是一個「預備」步驟,最終目的,是為傷者及早進行心臟去顫法,令傷者有機會回復心跳。現(xiàn)時市面有一些非常方便易用的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顫動器(AED),基本上只要「有機到手」,四個步驟便可完成急救程序。香港引入AED多年,現(xiàn)時大型交通運輸工具、商場、主題公園等都增設這類器材,可是,大眾是否敢于使用,才是問題癥結所在。
在所有心肺復蘇法的急救訓練中,都建議若有兩人在場,其中一人該盡快報警, 及將AED盡快拿來( 其實報警的目的亦是希望救護員及早拿來AED)。香港人對于使用AED認識不足、戒心也太大。作為熱心市民,此一信息必須緊記:凡遇有人呼吸停頓或急促,沒有生命表征,必須及早急救,且是CPR+AED,雙管齊下。
胸外按壓很重要,但正確地施行胸外按壓,亦同樣重要:
位置:
按壓胸骨正中的下半部,拯救者的肩膊最好在按壓位置的正上方,如此力度可直達按壓位置。
深度:
按壓最少五厘米,達到胸部厚度的三分之一。
姿勢:
正因需按壓至較深位置,施救者的手肘必須夠直,以上半身的體重來輔助,否則很快便會疲累。
速度:
每分鐘約按壓100-120次之間。傳統(tǒng)以拍子機來數(shù),現(xiàn)時亦有一些手機應用程式可輔助數(shù)次數(shù),另可記歌,例如Bee Gees的《Staying Alive》節(jié)奏剛好屬于這個速度,為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可以使用。
心肺復蘇六部曲
① 檢查傷者反應
② 高聲求助
③ 打開氣道
④ 檢查呼吸
⑤ 心外壓約三十次
⑥ 人工呼吸兩次
分享到:
上一篇:學習心肺復蘇的重要性